|
随着我国VR(虚拟现实)产业应用广度不断扩展,一个良性VR产业生态圈初步建立。我国VR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,市场规模也在快速增长。预计到2021年,中国会成为全球最大的VR市场,行业整体规模将达到790.2亿元。
“中国VR(虚拟现实)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,有一些领域正在从‘跟跑’到‘并跑’。”11月9日在青岛市举行的国际虚拟现实创新大会上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虚拟现实产业联盟理事长赵沁平告诉记者:“经过近30年追赶,我国VR技术迫近世界先进水平,已广泛应用于大众娱乐、文化、旅游、教育、智慧城市、装备研发、医疗等多个领域,在医疗和教育娱乐领域甚至已处于‘并跑’地位。”
记者在展会现场看到了众多创新型VR产品:只需一个小盒子就可以虚拟键盘和屏幕的VR电脑,用机械臂模拟过山车的VR游戏,还有VR书店、VR飞机驾驶等。在歌尔公司展厅里,记者通过VR产品体验了“海底巡游”,发现与一年前同类产品不同的是,画面特别清晰,没有了眩晕感。“这是我们公司自主研发制造的,技术进步带来了新的体验感受。”歌尔公司高级产品经理翟庆告诉记者,这得益于硬件和软件都实现了技术进步,屏幕技术和芯片处理能力提高,使画面延时大幅降低、分辨率大幅提升,软件制作实现高清化,动态编排更加成熟,使得VR体验更加接近真实感觉。
但专家们也普遍认为,我国VR产业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些明显差距。赵沁平认为,我国VR产业在CPU、芯片等核心硬件上存在着差距。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乔跃山认为,差距还体现在优质的虚拟现实内容应用不足,以及产业生态尚未成形、产业链协同不足等方面。
“我国VR应用的广度走在世界前列,为我国在VR领域全面实现‘并跑’提供了基础,也是实现从‘并跑’到‘领跑’的优势所在。”赵沁平对记者说:“只要政府政策持续支持,企业强力持续投入,形成实验室、大学、尖端人才、企业投入的生态圈,我国VR产业前景会非常好。”
目前,我国将虚拟现实产业发展上升到国家高度,列入“十三五”信息化规划等多项重大文件中,我国近20个省、市、地区布局虚拟现实产业。青岛崂山区集聚了国内60%的VR领域高层次人才资源。区内企业歌尔公司的高端VR头显产品已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80%左右,成为上游VR/AR设备软件硬件整体集成商;同时,全区集聚了金东、黑晶科技、海信医疗等36家具有较强实力的VR企业,应用涉及健康医疗、旅游体验、科普教育、建筑等诸多领域。崂山区还成功创建全国首个国家级虚拟现实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。
专家们认为,随着应用广度不断扩展,我国VR产业正由用户、技术、硬件、内容、开发者、渠道、资本等力量共同推进,一个良性VR产业生态圈初步建立,形成一条集工具设备、行业应用、内容制作、分发平台及相关服务在内的全产业链。VR产业市场规模增长速度非常快,预计2018年中国VR市场将突破百亿元大关。未来5年,VR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80%。预计到2021年,中国会成为全球最大的VR市场,行业整体规模将达到790.2亿元。
乔跃山说:“我国已经在人工智能、5G通信、高端芯片、新型显示等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,通过协同创新,以虚拟现实为产业抓手,能够推动不同领域的跨界融合,进而定义新标准与新技术,乃至裂变出颠覆式的新产品和新市场。”
|
|